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幻影書》讀後感─人生如幻影,仍抱著希望前行


簡介:
        一場空難奪走了季默教授摯愛的妻兒,從此他成了行屍走肉,直到偶然間看見了介紹多年前神秘失蹤的演員海特曼恩的喜劇默片,他發現他笑了,原來自己的心還沒死透。於是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的浮木而埋首研究海特曼恩僅存於世的影片和所有生平,終於寫出了一本海特曼恩專書。他沒想到的是,這本書是他進入一場幻影的入場券。
   
感想:
      《幻影書》就像一部黑白懸疑片。故事裡我們剛進入了季默教授的世界,馬上又墜入了海特曼恩的故事裡,最後隨著一切的逝去,只剩下季默知道整件事,於是一切故事中的愛恨情仇都成了沒有支架的虛無。原來Paul Auster將一座幻影建立在另一個更大的幻影之上,身陷其中的我直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這故事就是一個幻影、一座海市蜃樓;但神奇的是,這沒有質量的幻影卻擁有能量,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懷抱希望。

        海特的故事裡說:因為他說的全是真的,所以那些故事聽起來才會那麼離奇、像是編造的。但他的故事仍然怪誕不經,令人難以相信,而且也沒有人能證實。書裡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哲學思辯:假設森林裡頭有一棵樹倒了卻沒有任何人聽見它倒了,這樣該算發出聲音還是沒發出聲音?第二遍讀到這裡,我才知道整本書都繞著這句話一層疊著一層的開展,又突然的破滅,像是被吹到太大泡泡,突然的炸裂一般嘎然結束。這句話問的是“聲音”是否曾經被發出,而不是這棵樹是否曾經存在。有質量的事物即使死去,我們都可以知道他曾經存在;但沒有質量的事物消逝,如果沒有人見證,那麼它甚至能被當作不曾存在,如同失蹤之後的海特曼恩、如同整個故事,也如同我們正在追逐的人生。故事之中,每個當下的季默追逐著一個又一個看似真實的故事,沒想到以為自己找到了真實,真實就成了幻影,但這一切卻救了他的命,讓他從此懷著抱著希望活下去。

當下即真實,過往即虛無,抱著希望前行。

我們追逐著的是幻影,但體會著真實的當下。因此即便一切終成虛無,我們仍能將每個當下的真實化為希望的能量,帶著希望繼續奔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