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的作者憲哥是一位人氣講師,這本書的內容是他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感悟所集結而成的,讓我感覺到他是在用這本書回答許多問題和建立印證自己的觀點。當然,這不是一本一步步藉由證據和分析推論的科學書,即使書中用了一些很像公式的東西,套進去的東西卻仍然是因人而異。所以40%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而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感覺那40%憲哥所指的大概就是專業能力和勇氣了。當你有了一個目標,不能等到100%準備好才開始,當你感到自己準備好時,時機卻不在了。何況目標通常要經歷過無數實力的累積,你如何確認自己100%準備好了呢?若是非要等到100%才願意開始,那是否很多計畫根本不會有起頭呢?心想不會事成,勇氣不能成真,只有行動才會有成果。
憲哥的觀點是有了40%把握的專業能力,和開始的勇氣你就該衝了,剩下的就是前進、檢討、學習、再前進。只要開始行動了,就剩下「目標」和「達成目標的方法」。事前的擔心恐懼可能都只是自己嚇自己。憲哥舉自己做廣播節目的例子來說,他為這個機會做了SWOT分析,結果決定去做之後,得到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而那些擔心的威脅是後來看也是多餘的。但憲哥也說,你以為值得做的事,不一定值得非常認真做,一定要考慮機會成本。因為考慮機會成本,所以要衝,一定要衝自己應該做的事。不是只去衝喜歡、有興趣的事,要認清目標,才是成功關鍵。
另外我也很喜歡憲哥說的「三點不動,一點動」和隨身碟理論。「三點不動,一點動」說的是當你在人生改變位置,例如是否要跳槽之時可以使用的決策模式。先選出你對職業生涯最重視的四項要素,例如薪水、工作地點、產業、職位等,改變時一次一個改變,好減少改變的衝擊,緩步前行。隨身碟理論則是要我們要有與時俱進的專業能力,和任何人都可以合作,不要想一個公司可以保障你一輩子。要像隨身碟,我有東西,不裝系統,隨時能用。
雖然沒辦法全然吸收全書的觀點,也不能確保自己變的更有行動力了,但從憲哥的觀點中來檢視自己現在的人生方向也是一種收穫。如憲哥所說的大量閱讀讓自己成為一個咖,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用PDCA方式精進自己的能力,最後要按照心中真正的聲音前進,找到往前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