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越讀者》—自己的第一條閱讀道路

More about 越讀者
  • 作者:郝明義
  •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841026
  • 裝訂:平裝

前言:


在大學四年級時,我開始了我的雜食閱讀。當時對於很多領域都覺得很有興趣,現在想想這似乎是一個災難的開始。因為我開始胡亂買書、讀書,對於很多領域都只摸到毛,甚至連毛根都還沒看見,注意力就被別的興趣吸引走,我竟然還對於這樣的狀況感到自豪,幻想著會成為怎麼樣的博學家。直到讀到《越讀者》,這些虛妄和幻想才開始慢慢的沉澱下來,我的閱讀也開始有所收斂,雖然還是一樣在亂找亂讀,但也開始累積與留意我的第一條路。在這次重新閱讀,也讓我想起一些重要的東西,可以說每次閱讀都有一些收穫,讓我覺得非常值得花時間閱讀。

這裡,我想介紹感觸最深的兩個部份。分別是在此書PART 2裡,作者將閱讀比喻為飲食,藉此來檢查一些最基本的閱讀觀念和習慣,還有如何開闢出自己在閱讀叢林裡的第一條道路的主題。

四種閱讀飲食


一個人經歷的三個飲食時期:

第一個時期:別人餵食
第二個時期:自行覓食
第三個時期:培養個人的飲食品味

四種飲食:


主食─生存需求的閱讀
為了尋求在職業、工作、生活上,一些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

美食─思想需求的閱讀
不求針對你人生的現實問題,提出直接的解決之道,然而,卻可能幫助我們從一個看來間接,但是卻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這些問題或現象的本質是什麼。

蔬果─工具需求的閱讀
為了幫助我們查證閱讀過程中不了解的字義、語義、典故與出處,而進行的閱讀。

甜食─休閒需求的閱讀
閱讀就是為了娛樂、消遣,是一種休閒活動。

另外,作者將教科書歸類為經過提煉出來的維生素,因為維生素原本即可由天然食物中獲得,並不是一定非要不可的。

這些分類並沒有那麼客觀與截然。對你是主食的,對我可能是美食的;對我是美食的,對他又可能是甜食。這只是作者根據自己閱讀需求而做的。你可以另外定義你自己的四種飲食。只是要記得:不論你如何定義自己的四種飲食分類,不要忘記兩件事:
一、總要有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的四種分類。
二、飲食貴在均衡。不論你如何區分,總要維持均衡的吸收。

閱讀的第一條路:


怎麼找出你的專門閱讀興趣?
一、選一個你感興趣的閱讀題目。題目儘量不要大,而要小,譬如「做愛」、「飛機」、「咖啡」。不知道怎麼選?想想你印象中為什麼事情感動過,懷疑過,好奇過,夢想過。這些都可以是你的一個閱讀題目。
二、利用這本書Part 3Part 4談的方法,針對你感興趣的這個題目,設法從書店及網路上找出一種到三種你覺得必讀的入門書。
三、把這個題目裡一到三本入門書,利用「熟讀精思」的方法仔細閱讀。這些書,搭配著相關的網站,你自然會發現接下來應該繼續閱讀的書種。
四、不論是從一開始,還是到這個階段,還是在接下來的過程,都最好認識(至少) 一位可以在這個題目上給你發生一點引路、印證的人。不時跟他請教一下。
五、你要設定個時間表,逐步收集閱讀四、五十種書。這些書最好要涵蓋「主食」、「美食」、「蔬果」、「甜食」四個面向。
六、除了書籍之外,也盡可能地從網路上收集就這個題目有過的重要整理及討論資料。收集的時候,盡量從古至今,從中國到西方(及其他地區),包含你能使用的各種語文的。
七、分別用「不求甚解」、「觀其大略」、「熟讀精思」、「八面作戰」三個方法,把這些書籍與網頁做個整理與吸收。可以先就各種書,再就這個主題領域的全貌整理出心得。
八、然後,你到了要給自己驗收的時候。
九、接著,你要去找這個領域裡,大家公認當代研究最頂端的幾個人的最新文章或書籍,看看她們所說的是否你都已經明白,你所思考的,是否已經可以和他們交談。
這個時候,你知道,自己算是有了一個「專門的閱讀興趣」,好像在密林中開出了第一條通道了溪邊汲水點的路。

沒有開出第一條路,你所有關於閱讀的熱情,只是假象;你所有關於閱讀的力量,只是虛幻。

這本書還提到了非常多的閱讀層面,像是越界的閱讀、選書的方法、筆記的方法、閱讀時間的分配、網路與書本、小說、圖像、詩,甚至還有少讀一點的理由等,這些都有作者自己的想法,和過往閱讀的整理,就算自己不使用,也會是個很好的參考。

後記與感想:


當我讀到「你所有關於閱讀的力量,只是虛幻」才開始檢視起自己的閱讀,不做筆記、沒有心得感想、對於作者所說的全盤接收,毫無反駁與驗證。這樣下去,就算讀了幾千幾百本,也不會有所改變,可能最多只能在別人面前耍耍嘴皮子賣弄一下讀過的幾個佳句警語,卻毫無思想。這才開始慢慢的整理起來,這一整理,才發現是個浩大的工程,但這工程卻是踏實愉快。

我曾經推薦過這本書給身邊的一些朋友,但大都不是很感興趣。他們給我的理由是:只想讀自己有興趣的書、一本教你如何讀書的書,聽起來就很無趣。讓我覺得很可惜。畢竟閱讀如果只是為了工作,好像失去了一些美感;但僅為了消遣,又好像失去了深度。在我所摘出的兩個部份裡,告訴我們如何去建造我們的知識系統,有了第一條路,和不偏廢的均衡飲食,慢慢地搭建起知識金字塔。書中說:「理想中的讀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專門興趣。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覽博。博大要幾乎無所不知,精深要幾乎推他獨尊,無人能及。」這或許又是最終極的部份了。

記得在讀心智圖相關的書時,書中說所有的知識最後都會連到一塊。在看完作者說的第一條路後,發覺這條路似乎是將所有知識連在一起的主要道路,蔓延出不同叉路上的城市,就是不同的知識領域。由此我們藉由主要道路去觀光、旅遊、深度旅行就再也不會迷路,因為只要找回自己的主要道路就可以了。

最後,不論是否因此就拿起了這本書展開需要用力的閱讀,或者還是繼續只讀著輕鬆有趣的書,甚至不讀書,都沒有關係。條條大路通羅馬,閱讀也不侷限於書本,只希望大家心裡因此有了一份地圖,當哪天能夠出發時,可以有一個憑藉,不用再懷疑自己是否走錯了路。希望大家越界愉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