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姿勢決定你是誰》--用身體讓自己更有自信

作者TED演講




作者的TED演講其實已經將重點講得差不多了,書本則是將整個故事講得更完整。

作者用前三章來定義什麼是:最佳狀態。
在最佳狀態的時候,我們身心一致、協調,最能表達出真實的自我能力。作者追求的最佳狀態不是龐大又艱辛的內在改造,她所追求的是只需要達成一種心理上的最佳狀態,只需要維持到度過最具挑戰性、壓力最大、最多事要處理好的情況就好。

『了解並能夠自在地表達自己真實想法、感受、價值觀與潛力的一種狀態。』--p54
這就是作者的定義。

作者認為我們在感到自己有力量、最能夠做自己的時候最有辦法進入最佳狀態。
那我們如何達到最佳狀態呢?

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故事

這裡不是說對著鏡子告訴自己一些勵志小語,例如『我是最會做這件事的人』或『我是贏家』,而是『提醒自己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延伸來說就是你是誰?透過樹立自我中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即可。研究顯示在進入考驗的情境前,可以透過重申我們最看重的那部分,來降低焦慮,當我們對自己感到安全,防衛心就會比較不那麼重,對別人的回饋能心胸更開放,也讓我們成為更會解決問題的人。--p86

自我肯定要發揮效果,最重要的是要奠基於事實。你最無畏的自己,是因你連結到自己的價值觀、特質與強項而浮現,而且你知道自己可以自動並真誠地透過你的行動與互動,把它展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相信你自己的故事。--p87

放鬆

放鬆是最關鍵的能力。我們樹立起自己的故事之後,放鬆幫助我們去說好這個故事。但如何做才能放鬆就是一個很困難的課題,因為放鬆並不是一句咒語唸完之後就能放鬆了。作者的方法則是要你為問題準備好答案,但不是只是用來複誦答案,只是這讓你在知覺上能輕易地運用這些答案,這會讓你放鬆下來,不去專注在害怕的事上,而在於實際上正在進行的事。
準備明顯地非常重要,不過到某個程度時,你必須停止準備內容,開始準備心態。你必須從你要『說什麼』,轉移到你要『如何說』。--p99
但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不具體、所知甚少,而且幾乎不可能做好準備的重大挑戰時我們該怎麼辦呢?對此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說:「『竭盡所能就好』,我想它指的其實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展現最佳狀態。充分做到,把自己激發出來。」即使沒有成功也沒有遺憾。畢竟作者認為所謂的展現最佳狀態,有個部分也在於坦然接受可能會有的失望,不讓它打敗你,或讓你遲疑。--p125

讓自己感到有權力

這是本書最大的重點。這裡作者所說的權力是個人權力,而不是社會權力。
個人權力的特質是從別人的主導性中解放出來的能力。它源源不絕,跟零和遊戲不同,它是取用無窮盡的內在資源。--p162

作者認為個人權力可以幫助我們擁有自信,幫助我們展現個人的最佳狀態。
那如何讓我們感到有權力?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的名言:「我不是因為快樂而唱歌;我因為唱歌而快樂。」這代表的主張是,身體的經驗帶來了情緒,而不是反過來。所以作者思考說我們能否因為身體姿勢和動作來改變我們的心智,讓我們更積極、更有自信。她的研究結果說明擴張的姿勢確實可以讓我們更積極,而且降低焦慮。

擴張你的肢體語言,不管是透過姿勢、動作與說話,讓你感覺更有自信、更有權力,比較不會焦慮或只顧自己,並且整體來說更正面。--p281

即使只是端正做好(垂直擴張)、控制自己的呼吸、慢慢說話(時間擴張)都有效果,所以我們要時時的關照自己的姿勢,避免習慣了無權力的姿勢,造成我們的無權力感與降低我們的效率。作者甚至說,當我們不再關照自己的姿勢,我們就是在拋棄自己。--p308

輕推自己一下

當我們許下偉大的新希望時,往往成果都太遙遠而巨大了。大到我們很難跟它們產生連結,想像不到實現它們的成果,而期限逼近時這更像是威脅而不是鼓勵,失敗更可能造成你不想再堅持下去。人們並不是決定要改變就能立刻做到了,我們可以透過輕推自己一下,每次再多做一點,慢慢地、漸進地做到。專注在過程會鼓舞我們繼續努力,輕推幫助我們著重在如何做到,而不是做到什麼。另外,輕推所需要的付出很小,也幫助我們更可以持續堅持下去。



我想這也是作者所說的「假裝到你真的變成那樣」,面對考驗的時候不斷的自我輕推,不斷累積自信與喜悅,直到有一天真的變成那樣。

你的身體形塑你的心智,你的心智形塑你的行為,而你的行為形塑你的未來。--p311


後記:
有網友提醒此作者的研究有錯誤和瑕疵
可以讀此網址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652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